银行业吹响“反内卷”号角

2025-08-04 15:48:30来源:城市金融报
字号:
  近期,银行业反内卷行动持续升温。平安银行广州分行等机构密集部署反内卷式竞争工作,广东、宁夏等地金融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同步发力,...

  近期,银行业“反内卷”行动持续升温。平安银行广州分行等机构密集部署反“内卷式”竞争工作,广东、宁夏等地金融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同步发力,响应中央关于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的要求。银行业“内卷式”竞争加剧的原因有哪些?此次“反内卷”行动能否使商业银行展业回归理性?银行该如何在监管规范与行业自律中找到生存发展空间?

  本报综合报道 “反内卷”的风吹到金融业。近日,平安银行广州分行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暨反“内卷式”竞争宣导会议,部署全行业务发展规划,推进落实反“内卷式”竞争工作。

  与此同时,多地金融监管局、银行业协会也陆续发声,要求银行遵守自律机制约定、落实相关利率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行业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反“内卷”行动密集落地”

  7月22日,平安银行广州分行公众号消息显示,该行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暨反“内卷式”竞争宣导会议,明确将有效落实反“内卷式”竞争工作,助力分行提升经营能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人士也透露,内部已开始倡导“反内卷”,要求严格落实自律要求。

  据了解,自7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以来,多地银行业协会相继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落实反“内卷式”竞争整治工作。

  7月17日,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反“内卷式”竞争专题工作会议,明确拟按照“1+3+N”的制度体系推进“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1”指监管部门出台综合整治“内卷式”负面清单,“3”指公会制定出台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倡议书和承诺书,“N”指相关业务领域反“内卷式”竞争的行业自律举措。

  在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看来,此次专题会议的召开,不仅彰显了监管层整治银行业恶性竞争的决心,更标志着行业主流机构已对“内卷”带来的深层危害形成统一认知。

  除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外,宁夏银行业协会也在7月22日发布的组织开展行业“内卷式”竞争情况座谈会资讯中指出,破解“内卷”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主动遵守自律机制约定,共同落实相关利率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行业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强化差异化管理与发展,深化多方联动治理,提升行业整体运行效率。今后,宁夏银行业协会将持续强化桥梁纽带作用,凝聚行业内外合力,深化自律机制建设,引导各银行机构严守法律法规和行业道德规范,共同营造理性、健康、共赢的行业发展生态,着力打造优质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

  在7月24日举行的广东银行业保险业2025年上半年新闻通气会上,广东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黄海晖介绍,上半年,广东金融监管局纵深推进、重拳整治行业乱象,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具体包括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内卷式”竞争负面清单,指导行业协会研究制定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等。

  利率战与非理性竞争加剧行业风险

  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转变,金融业“内卷式”竞争持续升级。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目前,的确不少银行仍热衷于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争抢客户不计成本,各种形式的存款营销、高息揽储等现象屡禁不止。

  在利率层面,存贷款利率非对称性下降导致净息差持续收窄;消费贷利率此前一度跌破3%,引发“消费贷置换房贷”的市场乱象;而部分银行经营贷7月再现2.15%的特惠利率,陷入“赔本抢客”的怪圈。在存款端,银行负债成本仍相对刚性,“存款特种兵”对利率水平极度敏感,在月末、季末等业绩考核关键时点,“花钱买指标”“存款活动送礼”等行为仍暗流涌动。

  当贷款利率降幅远超存款利率时,银行净息差被持续压缩,盈利空间收窄迫使部分机构通过进一步压低利率“以量补价”,陷入“利率越低→客户越多→利润越薄→风险越高”的怪圈。

  而在业务层面,非理性竞争现象更为直观。社交平台上,“同城银行人互换贷款任务”的喊话此起彼伏,从股份制银行到城农商行的个贷客户经理、柜员们,通过互相引导客户、帮忙完成考核指标的方式应对压力,更有甚者出现自掏腰包补贴客户的极端操作。

  “内卷式”竞争的加剧,影响金融机构的生产运营。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内卷”对银行带来盈利空间压缩、风险偏好扭曲、资本补充受限三大负面影响。对市场则带来利率传导受阻、资源错配(资金集中大企业)、秩序失序(恶意压价、虚假宣传扰乱公平竞争)三大问题。

  从自律约束到差异化转型

  在无序的内卷式竞争中,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对相关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正不断加大。如今年上半年,广东金融监管局围绕存贷利率合规性、公司治理、资产质量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共作出处罚决定125项,处罚机构129家次,处罚责任人212人次,禁业6人次。

  整治“内卷式”竞争势在必行。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董希淼表示,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既要保持主要业务稳定增长,更要将经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尤其是中小银行,要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克服路径依赖,不可盲目追求存款贷款规模扩张,而是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压降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努力保持发展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

  2024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出台《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的倡议》,划定利率竞争红线。

  谈及此次“反内卷”行动能否带来商业银行展业的理性回归,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预测,此次“反内卷”行动有望推动行业竞争短期向理性回归,但长期效果取决于执行力度与机构转型决心。在监管负面清单与行业自律公约的双重约束下,大型银行及头部机构预计将率先收敛非理性价格战,而部分中小银行可能因生存压力存在“隐形内卷”。

  “金融机构要转型升级,头部机构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科技赋能运营、中间业务创新等路径,逐步摆脱对传统存贷的依赖,转向价值驱动型增长;监管要与市场协同,政策端需要通过稳利率、控风险等释放信号,市场端则应借助‘去低效产能’(如清理灰色小贷公司)实现出清。”田利辉表示。

  董希淼认为,对商业银行而言,要进一步加强自律,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应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回归本源,扬长避短,真正迈上“小而美”“小而精”发展之路。

责编:辛文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