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电力基底 服务转型发展

2025-11-05 08:09:57来源:山西日报
字号:
  矢志笃行,不负耕耘。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节点上,山西电力系统在能源革命浪潮中交出亮眼答卷:特高压四交一直骨...

  矢志笃行,不负耕耘。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节点上,山西电力系统在能源革命浪潮中交出亮眼答卷:特高压“四交一直”骨干网架全面成型,“晋电外送”能力预计突破3600万千瓦,累计外送电量稳居全国前列;新能源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装机容量达7600万千瓦,占比接近50%,绿电交易规模年增幅超200%;全国首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体系不断完善,2.1万余户市场主体参与“指尖交易”,虚拟电厂、独立储能等新业态加速崛起,为能源转型注入强劲活力……

  回眸过去五年,山西电力系统始终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双碳”目标,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深化体制改革中迈出坚实步伐,为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了坚实电力支撑。

  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骨干力量,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持续强化电网基础支撑能力,建成覆盖全省的智能电网体系;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在新能源消纳、储能技术应用、电力市场机制创新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迎峰保电、乡村振兴、抗灾抢险等任务中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为山西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贡献力量。

  升级通道 坚强电网

  建成首个特高压省级送端电网

  铁塔铮铮,银线迢迢。“煤从空中走”的远距离高速输电,是电力传输的山西速度。10月31日,在1000千伏特高压长治变电站内,一座座巨大变压器如同钢铁堡垒般在天空下耀出银鳞,汩汩电流从这里出发,源源不断被送往华中地区。作为全国首座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长治特高压变电站是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起点,也是华北与华中两大区域电网实现水火互济、优势互补的重要章节。“特高压从这里走向世界!”1000千伏特高压长治变电站原站长杨爱民这样总结。

  电网是能源输送的主动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五年来,我省特高压骨干网架实现快速发展,晋中、晋北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扩建工程顺利投产,新增变电容量600万千伏安。历时近4年的华北电网“西电东送”通道调整系列工程全面投运,进一步增强了京津冀负荷中心的供电能力。

  更优的电网,带来稳定的电力供应,也引领相关产业继续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能。目前,山西已形成“三交一直特高压(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蒙西—晋北—天津南、榆横—晋中—潍坊、长治—南阳—荆门,±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雁门关—淮安)+14回500千伏外送通道”的大电网格局,最大外送能力达3162万千瓦,年外送电量占全省发电量三分之一。“十四五”期间累计外送电量已达6962.35亿千瓦时,将三晋的澎湃电力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24个省份。

  今年3月,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工程投产后,每年可输送清洁电力约270亿千瓦时,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将提升至3600万千瓦,为京津冀能源保供再添“压舱石”,推动山西外送格局向“四交一直”升级。

  “十四五”以来,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努力打造结构日趋合理的坚强电网,为能源转型和电力保供筑牢坚实物质基础。

  五年来,我省电网的主网配网协同并进,可靠性持续提升。省内500千伏电网形成分区、环网供电结构,220千伏电网七分区运行,即将实现九分区运行,安全保障和经济运行效率将大幅提高。预计到今年底,我省11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将达5.15万公里、变电容量达2.26亿千伏安。配电网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五年来,省电力公司探索发展现代智慧配电网,综合供电可靠率达99.932%以上,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3%以上,城乡用电品质迈上新台阶。

  产业转型 绿电引领

  新能源产业规模质量同步提升

  从优化能源结构、推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并网消纳,到升级智能电网、为生态保护区筑牢可靠供电屏障;从助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到以高科技赋能电网绿色建造;从推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电能替代,到实现经济降本增效与生态减排降耗的双赢——在我省,新能源产业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十四五”以来,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增长128.75%。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山西新能源外送交易电量16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5%,创历史新高。其中,外送绿电交易电量75.38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相当于为受端省份节省标煤47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38万吨。

  2020年山西每发7度电中约有1度电是新能源电力。而到今年,在总发电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每发4度电就有1度电是绿色电力。从1/7到1/4,正是我省能源加快绿色转型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期间,山西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已成为山西新增装机和发电量的主体,装机容量达7656万千瓦,能源结构“绿意”盎然;精准引导分布式光伏发展,提前12个月实现全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的目标。

  外送通道让新能源“送得出”,还需要有市场来消纳。作为能源大省的责任央企,五年来,省电力公司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中勇当先锋,大力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现货市场。我省目前已有256个风电、119个光伏项目参与现货交易。绿电绿证交易规模呈指数级增长,2024年,绿电外送电量74.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5倍,绿证交易131万张,同比增长370.54%。参与企业从3年前的1家增至143家,并与江苏、上海、北京签订三年绿电外送协议。此外还大力拓展“供电+能效服务”,积极开展节约用电专项行动,深化提升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质效,积极促进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该公司充电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节假日充电服务保障有力。

  深化新型电力体制改革,市场活力迸发。作为国家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西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顶层设计,率先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有机融合、“批发+零售”有序衔接、“省间+省内”有效协同、“绿电+绿证”协同运营的完整电力市场体系、“全电力优化、新能源优先”的集中式双边现货市场,实现了发、用、售、新型主体等各类主体全面覆盖,成为全国连续运行时间最长、品种最全、活跃度最高的省级电力市场。截至9月,交易平台注册主体超2.2万家,市场活力持续迸发。虚拟电厂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已聚合各类资源容量301.85万千瓦,聚合调节能力71.16万千瓦,为电网灵活调控提供了新路径。

  “获得电力” 强化保障

  “三零”“三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用电营商环境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用于评价用电营商环境的主要指标就是“获得电力”。简单来说,“获得电力”就是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衡量从申请用电到最终用上电贵不贵、快不快、好不好,是供电企业连接用户的核心纽带,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

  2020年9月,我国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在全国范围推进“获得电力”改革工作。省电力公司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落实“三零”“三省”部署,即低压用户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高压用户用电报装“省时、省力、省钱”,多措并举提升供电服务品质,切实服务好企业办电、用电需求。

  2020年10月20日,省电力公司全面建成投运首个无人智慧营业厅——亲贤营业厅,实现办理用电业务、提供互动体验、普及电力知识、宣传公司战略、展示品牌形象等多种功能一体化。2021年,该公司全面推广“三零”“三省”服务,深化“阳光业扩”,小微企业实现“三零”全覆盖,净增接电容量1273万千伏安,节省客户办电成本6.5亿元。2022年8月份,在省电力公司经营范围内居民“刷脸办电”、企业“一证办电”、“电力+房产”联合过户等便民服务举措全面落地,“一证办”成功率超90%。2023年11月16日,省电力公司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研发的“山西省经营主体转供电查询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行,转供电治理模式由被动查处向“反映+监管”双向治理转变,中小企业查询近百万次、减负超亿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给予高度肯定。

  2024年,省电力公司依托三级服务调度体系,主动上门服务问需,开展办电专项服务会商,倒排进度、细化清单,日检点、周督促,服务161项、258.5万千伏安省级重点项目顺利接电投产,助力企业“快接电、用好电”,推动“社警企”和“村网共建”网格融合、政电平台数据贯通、“高效办成一件事”水电气暖联合报装业务顺利上线,形成了内部协同、政企协作、行业融合的卓越服务新模式。

  五年来,省级重点项目接电平均用时压降25%,“三零”“三省”累计服务用户38.35万户,节省用户成本19.13亿元,“获得电力”成为供电服务领域的金字招牌。

  此外,网格化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村网共建”便民点全覆盖,成为全国乡镇充电桩全覆盖的少数省份之一。通过数字化手段,电费结算效率全网领先,客户投诉率显著下降。

责编:辛文

  • 路过